香港垃圾桶数量超过4.2万个,大幅抛离台北、首尔、新加坡,数量较温哥华多14.6倍;香港的垃圾桶密度同样极高,平均每168人就有1个垃圾桶,而在首尔,每个垃圾桶要“服务”2273人。调查环团又发现,过去10年食环署大增17%垃圾桶数量,批评政府考虑环境卫生问题,忽略减废回收,致街上回收设施不足,有回收价值物料无法循环再造,认为应考虑如台北般推行垃圾征费后,大幅削减9成垃圾桶的做法,香港可以先减半数垃圾桶为目标。
推垃圾征费 应减垃圾桶
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本月中向政府提交报告,建议落实垃圾征费计划,但同时提出减少街上垃圾桶数量,以免遭非法弃置垃圾。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支持小组前委员成立“会社民工工作室”,比较香港与邻区垃圾桶数量及密度,又往观察垃圾桶数量及摆放位置,甚至检视桶内,发现当中有不少可回收物料。
环境局推行垃圾征费,但其他部门如食环署及康文署未有配合,在街上、公园和康乐场地摆放大量垃圾桶,他曾到各区观察,发现中环皇后像广场内有两个垃圾桶只相距约5步;九龙公园一条步行径两旁放置了逾10个垃圾桶,每个距离不足10米。食环署最近推出一款海报,垃圾桶内竟然有铝罐及胶樽,明显与政府的减废政策背道而驰。
首尔人口约1000万,较香港多3成,但垃圾桶量仅是香港约1成即4400个;台北市有2900多个垃圾桶,较2000年推出垃圾征费时大减9成。他指港府部门之间协调不足,环境局需要减少垃圾桶,但食环署及康文署却制造方便文化,变相鼓励市民弃置垃圾,忽略推动回收。
部门被批与减废政策背驰
向食环署及康文署查询放置垃圾桶的数量、地点、相隔距离及垃圾桶入口面积等,但两部门分别只交代有2.1万及1.9万个垃圾桶。食环署表示会按街道情况,包括行人流量、行人路阔度等因素,“在适当地点设置垃圾桶”。该署表示,会检视垃圾桶设计及公众地方设置垃圾桶数目,以配合环境局的垃圾征费计划。康文署表示,待垃圾征费计划详情落实后,该署会考虑有否需要检视设置垃圾桶的安排。
油尖旺区议员称,旺角弥敦道流动人口多,垃圾桶数量应高于其他街道,若贸然减少数目,可能会引起环境卫生问题。湾仔区议员伍婉婷认为应按需要削减垃圾桶,如糖街垃圾桶每逢假期也满,不应减少。